
非遗中心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专题培训、宣传推广、数字化建设、非遗“六进”等多项措施,建立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大传播普及力度,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积极作用。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帮带”大课堂第十课开讲了,本期以“田野作业探索系列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为主题,带您走进多彩世界,探寻强身健体、各类技巧与民间智慧的传承密码。
传统体育:动静之间的刚柔并济
草原搏克
从草原搏克的力与美,到五禽戏的养生智慧,传统体育以“技击、竞技、养生”三大脉络贯穿古今。沧州武术梅花拳的文场武场双体系,既是武术实战的外显,更是祭祀仪式的内修;蹴鞠的礼仪,将竞技规则与儒家礼制完美融合。这些技艺不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文化的活化石。
游艺之趣: 民俗游戏的智慧密码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承载着杨家埠年画的视觉基因,是风力动力学的智慧实践;端午竞渡的鼓点,交织着屈原传说与水神信仰。节令游戏如清明斗鸡、寒食秋千,既是岁时礼俗的延续,也是群体记忆的容器。智力竞技类的蒙古鹿棋,用棋盘演绎草原生态哲学,让游艺成为民俗文化的流动博物馆。
杂技之光: 身体技巧的极限挑战
吴桥杂技
吴桥杂技的蹬技、顶技,以人体为舞台演绎极限美学;古彩戏法的“手彩”幻术,将宋代“货郎担”的市井智慧转化为视觉奇观。驯兽杂耍如猴戏、马术,既是人与自然的对话,也是农耕文明的技艺缩影。这些表演形式在惊险中传递着对生命的礼赞。
田野发现: 非遗准入的红线思考
个人独创无传承体系、过度商业化异化、存在伦理争议等,这些项目均在非遗准入的红线之外,如当网红减压玩具、商业密室逃脱等均不能加入非遗。非遗保护需以历史真实为基,以文化价值为魂。
申报片摄制: 影像书写的文化密码
采用≥120fps慢动作捕捉以拳术为代表的体育类项目动作的发力轨迹,用360°环绕拍摄定格杂技腾跃的瞬间美学,突出细节与美感。同期声占比需在70%以上,要听到兵器碰撞声,甚至传承人的呼吸声。
本期的问题是划龙舟固定在端午节,参与人数众多,为何未归纳到民俗类别?回复如下:尽管划龙舟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涵,但其核心属性更强调强身健体、团队协作与竞技技巧。从规则制定(如龙头点睛仪式与竞渡规程)到技术体系(桨频协调与舟体平衡),均体现了传统体育的竞技性特征。因此在非遗分类中,优先考量其体育属性,而非民俗的附加属性。
温馨提示
“传帮带”大课堂是抚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普及专业知识,提高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理解,推动非遗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健康有序发展,热烈欢迎广大非遗从业者、研究者与我们共同探讨。
联系人:饶雅君18279412000、戴楚晨13907947995、徐盛华15207947070。
欢迎关注
微信号|抚州市文化馆
抖音号|抚州市文化馆(非遗中心、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