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文化馆

线上展播

线上展播

抚州采茶戏:三百年市井烟火里的戏曲密码
来源: 抚州市文化馆 发布时间:2025-04-03 浏览次数:107次


f55fadef57d360bddc72c8a81488bb3f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专题培训、宣传推广、数字化建设、非遗“六进”等多项措施,建立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大传播普及力度,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积极作用。




在汤显祖的故乡抚州,有一种扎根民间三百余年的戏曲艺术——抚州采茶戏。它从茶灯歌舞中萌芽,在市井烟火里生长,以方言为骨、生活为肉,至今仍在舞台上绽放着鲜活的生命力。


历史脉络:从田埂走向舞台的百年蜕变

33e525ec8470043ef6e0fab65cf2efc4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png

明末清初,抚州东乡、临川一带的茶灯戏与民歌小调碰撞,孕育出“三脚班”的雏形。乾隆年间,受湖北黄梅戏启发,“三角班”逐渐成型,形成“一旦一丑一坐堂”的表演模式。清末民初,随着角色体系扩展至“半班”,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剧目从单台小戏发展到整本大戏。新中国成立后,抚州采茶戏向专业化发展,抚州采茶剧团正式成立,业余剧团如星火燎原,让这门艺术真正扎根百姓生活。


艺术特色:方言里的生活百态

f60d103b3b3373b6606d32703b05b5c3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png

抚州采茶戏的魅力,藏在“字多腔少”的本嗓吟唱里。它以纯正抚州方言说与唱,唱腔分为戏曲正调、杂调和民歌小调,本调的婉转、抚调的明快、毛洪调的深情,都与当地方言的声调肌理完美贴合。表演上更擅刻画市井小人物,无论是独角戏《王妈妈数鸡》,还是大戏《青龙山》《毛洪记》,举手投足皆是生活本色,让观众在笑声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传承新貌:老戏腔里的时代回响

26aaa07bde6fd48c1d1d9846baa94575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作为国家级非遗,抚州采茶戏的传承脉络清晰。临川区抚州采茶戏传习所作为唯一保护单位,不仅整理传承了众多经典剧目,更在当代舞台上创新突破。2024年“茶香中国”全国采茶戏汇演中,抚州采茶戏与全国各类采茶戏同台演绎,展现了非遗活态传承的生机。如今,从专业院团到社区票友,从剧场演出到短视频传播,这门“草根艺术”正以多元姿态走进新时代。

三百年岁月流转,抚州采茶戏始终是抚州人最难忘的乡音、记忆里的乡愁。那些藏在方言唱腔里的生活智慧,那些舞台上永不褪色的小人物故事,正是非遗最动人的模样。


欢迎关注

ea70c27dc9c72133c4d9fe62b11092a0_7899f8be50c65880de30dab9fecd6ec7.webp

微信号|抚州市文化馆

抖音号|抚州市文化馆(非遗中心、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