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心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专题培训、宣传推广、数字化建设、非遗“六进”等多项措施,建立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大传播普及力度,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积极作用。
让我们继续领略抚州地方戏的无穷魅力!
广昌塘坊木偶戏于2013年8月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系提线木偶,由木偶、操纵员兼配音演员、幻灯片放映员和乐队四部分组成。木偶由荷木雕刻而成,结构完整,工艺精良,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整个木偶周身粉彩,风韵各异,细腻传神。每个木偶代表一个剧中人物,线条繁多,操弄复杂,技巧表演难度很高。表演时,多在四米见方的露天舞台进行,背部设有帷幕,以遮蔽操纵者,演员持线板立于幕后操纵木偶表演,一边操纵一边演唱,演唱时采用当地方言,唱腔包括昆腔、南北词、二黄、西皮、西皮流水等。乐队位于表演者左侧,由唢呐、高胡、二胡、竹笛、钹、大锣、小锣、板鼓和梆子组成。
乐安花鼓戏发祥于谷岗乡小港村,经过龙灯、花鼓灯、花鼓戏三个演变阶段。表演形式活跃,有独角戏、对子戏、折子戏和整本戏表演。演唱的主要曲调有过门的锣鼓腔、欢快的花线调、独角戏单台调和男女抒情的十字调等五十余首。剧目有折子戏、三小戏,大小剧目五十余出。表演朴实、纯真,特别是丑角的表演、道白,大量运用方言土语,滑稽可笑,妙趣横生。2017年11月,乐安花鼓戏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广昌乱弹在晚清时期在广昌和南丰皆有流传,所有行当不分文武,根据演员自身条件妆扮文武角,仍沿袭九门十二角传统,即老生、小生、正生、老旦、正旦、小旦、净、末、丑,其中,生还有贴生,旦还有贴旦、二良旦,净又有二花、三花等。以西皮、二黄为主腔,偶尔穿插西皮、二黄的反腔、南北词、三平调、四平调、湖南调、昆腔等当时流行的腔调。乐队严格按照古老传统,分左右场,左场有唢呐、京胡、二胡;右场有大锣、小锣、边鼓、小鼓、尺、钹。2019年10月,广昌乱弹列入抚州市第五批市级项目名录。
南丰马仔戏于2021年10月列入抚州市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是流行于南丰县白舍镇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戏剧,融合了傩舞、傩仪、宜黄戏、采茶戏和盛行于南丰、广昌的“皮黄戏”等多种艺术。马仔戏以马匹分行当,白马为生、黄马为旦、红马为净、花马为末、黑马为丑。唱腔有西皮、二黄、反二黄、浙调、南北词、“紧中缓”,还有数十种地方小调,如十绣、五更离、读书郎、补缸调、打渔调、送郎调孟姜女、十八板等。伴奏乐器有京胡、二胡、大锣、小锣、唢呐、笛子、云板、板鼓、钹等。演出剧目有《龙凤阁》《彩楼配》《下河东》《回龙阁》《晨州会》《荞麦记》《碧桃花》等近30部。
抚州地方戏这传承千年的瑰宝,凝聚着先辈的智慧与深情。它是文化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是艺术的星河,璀璨于历史的天空。让我们携手传承,使这瑰宝永绽光芒,续写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