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讯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专题培训、宣传推广、数字化建设、非遗“六进”等多项措施,建立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大传播普及力度,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积极作用。
农历三月三期间,来自吉安、抚州、赣州、鹰潭、上饶、九江等地的畲族山歌非遗传承人以及畲族山歌表演团队汇聚于吉安市永丰县恩江古城,以歌会友、以舞达情,通过歌舞传达美好的祝福。资溪畲族山歌传承人与兄弟设区市的畲族同胞携手登台演绎,深入交流。
本次资溪畲族山歌亮相的是《隔山唱歌好声音》,这是一首情歌。通过比兴、借代等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出男女青年相爱相恋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歌词简洁而富有意境,旋律优美动听,变化多端的演唱技巧,让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
江西畲族山歌是由畲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与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和山地文化色调。它承载着畲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是畲族人民智慧的产物,往往以歌来替代言语、通过歌来叙述事情,逐步形成了劳作对歌、三月三歌会、长夜盘歌、婚庆喜歌、祭祀颂歌、丧葬哀歌等丰富多彩的演唱习俗。
手抄歌本
资溪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其传统的唱山歌活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通过祖辈言传身教得以传承。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常借用畲语章法手抄歌本。歌种丰富多样,包括叙事歌、风俗歌、劳动歌、情歌、生活歌、杂歌等,有独唱、对唱和齐唱等形式,很少有传承动作和音乐。在畲歌演唱时,歌手们会按照不同地区借用“哩”“罗”“噜”等有音无义或带特殊含义的虚词,以增强语气,丰富韵味。2013年8月,资溪畲族山歌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溪畲族山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畲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符号。它传承着畲族的历史和传统,展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通过山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畲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保护与传承资溪畲族山歌,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意义重大。此次展演活动,为各地的畲族山歌非遗传承人搭建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良好平台,使得更多人能够领略到资溪畲族山歌所独具的魅力。今后,抚州市非遗中心将不遗余力,着力将以资溪畲族山歌为代表的非遗项目推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加强传承传播,注重整体性保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