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文化馆

非遗中心

非遗中心

非遗项目|广昌孟戏
来源: 抚州市文化馆 发布时间:2024-01-09 浏览次数:1722次

f55fadef57d360bddc72c8a81488bb3f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专题培训、宣传推广、数字化建设、非遗“六进”等多项措施,建立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大传播普及力度,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积极作用。


广昌孟戏


image.png

广昌孟戏,是一种专演孟姜女故事的戏曲,俗称“孟戏”,迄今已有五百余年。2006年5月,广昌孟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8d19cee739093e402c1e585ff5dbb382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孟戏用高腔演唱,经专家考证,具有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遗音。广昌孟戏有三路,分别是甘竹镇赤溪、大路背和舍溪三村,用于宗族的祈神祭祖活动。三路孟戏剧本,渊源不尽相同,赤溪、舍溪属两夜连台本,64出;大路背三夜连台本,69出。据民间传说,舍溪、赤溪的副本、道具与神像,是从山中拾得,早期的演出戴着面具装扮,有傩戏形式,现只保留一出戴面具出演。大路背一路,从洪水中所得,有专家考证,剧本移植于明《长城记》。三种剧本的场次也有差别,舍溪、赤溪突出“杀死杞良,葬夫跳海”的情节,大路背则以“宫殿赐带,携骨还乡”为结局。


6d1520cecee57cec60ec560ac61a578d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三路孟戏音乐,均唱曲牌体南北曲,俗称盱河高腔。明嘉靖、万历年间,广昌及周边地区的各种戏曲唱腔频频入境,如弋阳腔、青阳腔、海盐腔、陇东调、昆曲,相互交流,急遽融合,新腔老腔共存一体。舍溪、赤溪高腔曲词明显,音调平平,“滚唱”接近口语,很少联套。大路背高腔,文词雅致,唱腔委婉,曲牌结构严谨。三路孟戏都以锣、鼓、钹等打击乐器伴奏,干唱帮腔,唱词间常插入道白,有唱有念,具有“夹白混唱”的特点,在几个单音或短小腔句之后,突然用小嗓翻高唱出“衣”音,别有风韵。


dae0e6747b29a08df47b6b886c8fd83f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广昌孟戏的演出活动是一种集宗族祭祀和戏剧于一体的极其庄严而神圣的盛大典礼。其演出习俗为“下座、请神、出帅、辞神和上座”五部分组成。主要是“请神”和“出帅”。出帅之前要请神,日期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当中逃选一个吉日,请“三元将军”上座。即将蒙恬、王翦、白起的面具从将军庙神龛上请下来,置放祠堂的神案上去供奉(舞台对面)。意即本年孟戏活动开始。这时族中之人都要来朝拜,请这三位尊神从天上下来看戏,保佑地方平安。

f6c6fc7cfeee06f8aadee18b76669698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出帅”就是在孟戏演出的那天抬着“三元将军”和清源祖师的木雕面具游街或游村。出帅开始,说明祭祀仪式开始,“管首”(即主持人)必须由族中有威望的人担任,族中的男丁全部参加。出帅的队伍经过时,每家的大门口均摆供桌香案燃鞭炮迎送出帅队伍。


dddb69d15d6839a92853d97a71258539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广昌孟戏在一个山村小镇以不同的剧本、不同的唱腔,均以孤本的形式保留了孟姜女故事的整体全貌,被专家们认定是活的戏曲文物,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民俗研究和海盐腔等古唱腔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